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七夕」標籤的文章

七夕情人節:談七娘媽信仰

圖片
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發願擔任宗教志工,從事「宗普」-宗教普及化的事業。懷著弘道志業這樣的心情書寫文章,希望把艱澀冰冷的宗教知識「常識化」,並試著把宗教知識濃縮,用言簡意賅的話語,傳達宗教知識深邃的道理。但願透過「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的成立,傳播華人宗教的底蘊,進而利益眾生,榮耀祖先、眾神。「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有憑有據,「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情意真切,不媚俗傳達正信,「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都是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集幾十年晝夜苦讀,田野調查訪問,與宗教界、學術界廣泛交流的大成,值得有緣人細細品讀。在了解宗教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的同時,讓宗教在潛移默化中淨化人心、利益眾生。 小時候,農曆七月七日過七夕節,家裡母親一定作油飯、麻油雞酒,拜七娘媽。我們俗稱「作七娘媽生」,當天也大塊朵頤打牙祭。現在,有幾戶人家作此料理、祀神、過節呢? 年輕時,在外島服役,在七夕夜晚自彈自唱陳淑樺的「晴空飄下了雨絲絲,人說是喜極而泣的淚珠,人說是從天落下的情絲。七夕雨,七夕雨,灑入情人的心深處」。以解對遠在台灣女友的相思之情。 這些往事,彷彿昨日。 當我已逾花甲,重新審視漢人民間宗教、文化史,看七夕的信仰及文化,驚覺它變化太大,萎縮太快了。唐宋明清的七娘媽信仰、神話,不再流行於當代,相關的民俗活動幾乎蕩然無存。 此時此刻,有幾人在七夕看碧霄?望牽牛、織女與渡河橋?身在都會區中,仰望蒼穹,「光害」耀眼奪目,遮住了銀河星海。 再看唐詩人林傑寫下〈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翻譯成白話文,是在說唐時期,「家家戶戶閨女乞巧望秋月。左手拿著銀針,右手執紅絲線,希望迅速以線穿針,贏得了織女-七娘媽的青睞,成為巧手伶俐的女子」七夕的場景。當今,有幾位女生如此這般? 再看清朝詩人錢琦寫下七夕的〈竹枝詞〉: 「五采亭前祝七娘,三家村裏拜文昌。 橋填烏鵲星聯斗,天上人間各自忙。」 現在有多少人家,備「五采亭」,點亮「七娘媽燈」,煮香噴噴的「油飯及麻油雞酒」,祝七娘媽聖誕快樂?又有幾人,於七夕節順便敬拜文昌帝君,祈求祂添加信者的巧手、巧思、智慧呢? 漢人祭拜七娘媽星,心情頗為曲折、複雜。 其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