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法主公」標籤的文章

宗教的源與緣:兩岸法主公信仰與在台發展(1)

圖片
「宗教說什麼」部落格版主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這篇文章探討了法主公(張聖君)信仰的源頭及其演變。法主公的崇拜源於中國福建,最初作為驅邪和保護的神祇。其形象通常是黑臉持劍,體現了他歷史上斬妖驅邪的角色。隨著時間推移,法主公的角色擴展到防治害蟲和保護台灣的茶商,並逐步演變為地方廟宇中的守護神。 法主公信仰之源頭及神格 今天,應大陸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之邀,在法主公聖誕前夕(農曆7/23),用影片發表「張聖君」的主題。 我以《宗教的源與緣:兩岸法主公信仰連結與在台發展》為題,分享我的淺見;與學界好友交流。也為兩岸宗教學緣,盡一份綿薄之力。希望以中華民族的宗教、學術,建構兩岸三地的和平之橋,進而共融並存。 首先談「源」。它是指張聖君的祖廟、聖山、聖地。 在台灣尊祂、親慝稱為「法主公」。到祂的神殿,仔細端詳祂的神尊造型,黒臉、散髪、怒目圓睜,右手持劍,身上披蛇,左手揑法指;常令人難忘。這造型與祂在宋朝,為鄉民斬蛇妖之後,道成肉身的故事有關。 祂也因此被鄉民所景仰。清朝,隨著福建泉州,廣東梅州、潮州的先民,請來台灣供奉。論起祂的源頭,絕對是在大陸福建福州永泰;或是泉州安溪。台灣地區的信眾在1987年後,常回大陸祖廟行謁祖進香之儀。 祂是兩岸共同祭拜的大神之一;既是家鄉守護神,也是一尊多功能神。 其次言「緣」:它是指兩岸法主公彼此相連的道緣。 張慈觀在大陸成神,其原有的神格是具「斬妖除魔」之神能。依此,鄉民期待祂可以驅妖魔鬼怪化身的「瘟疫」,而成驅瘟鬼之神。甚至,處理農民最畏懼的蝗災;而再成為驅蟲之神。 來到台灣,法主公的神能再度轉化。 清領、日據時代,安溪人在台北淡水河、基隆河流域種茶,在大稻埕製茶、經營茶行。祂再擴張成護衛茶園(可以捉蟲)、保護茶商之神。 閩南民間信仰,庄民為神立廟或立壇場。中營中壇元帥立在廟內或壇上,守護神殿。在庄頭或法壇東西南北四個角落,為張、蕭、劉、連四將軍立小神廟或延請其率領天兵、天將戌守。 此刻,法主公化身為東營張大將軍;聯合南、西、北三將軍及中壇元帥,共同守護庄頭、壇場阻止鬼魅入境之責。一如道士壇請趙公明元帥護壇。或玄天上帝座前立溫、康、馬、趙元帥護衞。祂成為「結界」、「擋住妖魔」之神明。 就神格的變遷來論:可以建構「鄉民為了日常生

宗教的源與緣:兩岸法主公信仰與在台發展(2)

圖片
「宗教說什麼」部落格版主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台灣法主公信仰的不同宗派和實踐。文章描述了法主公從福建、廣東傳入台灣的過程,以及不同宗派對他的崇拜方式。主要的宗派包括閭山派和普庵派,各自有不同的儀式和功能。文章還討論了法主公信仰如何融入當地民俗,形成了多樣的祭祀實踐,包括乩童的儀式和民間信仰的融合。   法主公信仰在台灣之宗派 法主公成神,其信仰從大陸福建原鄉往粵擴張。隨著閩粵先民,渡海來台,約有300餘年的歷史。然而,因為各類神職人員,對祂的不同信仰神格功能認識及操作,使得祂足以跨多個華人宗教派別。 1. 閭山派 道教閭山派是在唐朝,於福建發展出來的新興教派。它奉淨明派感天大帝許遜真人為宗師;然而,發展至今,閭山道與淨明道的教律、道法,相去甚遠。宣稱其派下法主公或三奶夫人,只能說是遠溯祂為師。 根據本地學者的調查,認為台灣地區的閭山派,可以分為 紅頭司公 及 烏頭司公 兩派。前者頭冠為紅色,打赤腳,吹法角,只作驅邪、趕鬼等「祭解」科儀;以三奶夫人陳靖姑為師。後者頭冠為黑色,只度冥科喪儀,奉法主張聖君為至高神。 然而,時代變遷,在台灣紅頭或烏頭司公為了討生活,早已跨越鴻溝。紅頭司公作冥科,烏頭司公作陽科者,愈來愈多。 三奶夫人派 與 法主公派 彼此相互學習,已經混在一起;沒有嚴格的劃分。以張法主為師的道士,兼顧冥陽兩利科儀者,比比皆是。台北大稻埕法主公廟的駐宮道士,平日尚且以三奶派的「祭解」之法,服務信眾。 2. 普庵派 此派以澎湖最多,流傳至台灣,奉普庵祖師;又稱 小法派 。其法師戴頭鍪與頭巾,穿白色水裙,手執青、紅、白、黑、黃五色令旗,拿淨鞭(又稱松鞭、法索),小法行法時以淨鞭擊地震聲,用以請神、驅邪、押煞等。 其帶領小法團,成員少則數名,多達十餘名。在繞境巡行法時,常見每人人手一支手鼓,集體一邊吟唱咒語,一邊整齊劃一的敲手執木柄的小鼓。有時搭配響鑼,或2塊長方木互擊發聲的響板-奉旨;增加聲勢。 行建法壇、建醮,必須安五營。小法團會以擊手鼓、集體、快版節奏,用河洛語音,粗獷的清唱「調五營咒」,逐一徵調「東西南北中營」。這種近似現代的「饒舌」調,快速唱完,也得耗時10分鐘。 首先,唱「東營張法主咒」,祈請法主公臨壇鎮守結界,掃除妖魔邪靈,禁止其入侵。其流行咒語有六

宗教的源與緣:兩岸法主公信仰與在台發展(3)

圖片
「宗教說什麼」部落格版主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這篇文章考察了台灣對法主公的奉祀模式,重點討論了各地廟宇的分布和組織情況。文章指出,法主公廟宇在台灣南部尤為普遍,特別是在高雄、彰化和台南等地。除了獨立奉祀外,許多廟宇還與其他神祇共同奉祀,形成了「五營」信仰體系。法主公的廣泛崇拜反映了台灣豐富的宗教景觀。 法主公信仰在台灣的奉祀模式 台灣百姓奉祀法主公的廟宇,來自福建泉州安溪及廣東梅州、潮州兩地的後裔最多。前者散佈在北台灣的台北、新北兩市,及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縣市。後者,則分佈在高雄美濃客家聚落。 作為原鄉守護神,其信仰被鄉民奉祀兩種模式: 1. 獨祀與合祀 根據統計:全台灣(含金門)廟宇,奉祀主神,以張法主獨祀;或以張法主及其結拜兄弟蕭法主-朗瑞、章法主-朗慶,稱合祀法主三真君;或搭配其他神明如張、蕭、洪,或是張、劉兩元帥;亦或是張、蕭、劉、連元帥合祀。總計台灣本島46間,金門1間。 依數量多寡排序:高雄最多,計有9間。分別為橋頭芋寮壽生廟、橋頭海峰法主宮、田寮菜堂聖法宮、內門內東九龍宮、內門廣興張公聖君、內門埔尾張公聖君、美濃聖君宮、六龜法師宮、六龜荖濃聖君廟。 彰化其次,計有8間。分別為彰化市快官法主廟、和美鎮中塗厝恆德宮、和美四張里法玄宮、芳苑鄉埤北法主公廟、二林法皇壇、埔鹽閭山道院、福興萬豐村閭山天法堂、福興鄉番社村蔡氏濟陽堂。 台南第三,計有6間。分別為中西區四聯境普濟殿聖君廟、學甲新芳慶安宮、北門三寮灣黃氏宗祠法安宮、北門蚵寮西南角永法宮、柳營五軍營法主宮、鹽水南竹子腳張聖宮。 新竹縣市第四,計有5間。分別為新竹縣竹北斗崙靈泉宮、竹北市法濟宮;新竹香山大湖金教岩、新竹香山大湖永春宮、新竹香山法尊宮。雲林、新北各3間,分別為雲林縣麥寮鄉架仔頭玉安宮、二崙鄉頂庄赤法宮、莿桐鄉樹仔腳玉樹宮;及新北淡水下圭柔山法主宮、淡水金應宮、樹林山佳法照宮。 台北、宜蘭、台中、嘉義各2間,分別為臺北大稻埕法主公廟、北投十八份張公聖君廟。宜蘭員山七賢浮洲再興宮、蘇澳晉安宮。臺中龍井三塊厝聖德宮、臺中龍井德瑞宮。嘉義縣布袋白沙永安宮、嘉義縣鹿草後寮永泰宮。 桃園、南投、屏東、台東、金門各1間,分別為桃園北天府龍天宮;南投鹿谷法主會;屏東縣恆春鎮頭溝大坪頂聖皇宮;台東縣臺東市震天宮;外島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