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1的文章

除舊佈新:「撣塵」與「送神」

圖片
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發願擔任宗教志工,從事「宗普」-宗教普及化的事業。懷著弘道志業這樣的心情書寫文章,希望把艱澀冰冷的宗教知識「常識化」,並試著把宗教知識濃縮,用言簡意賅的話語,傳達宗教知識深邃的道理。但願透過「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的成立,傳播華人宗教的底蘊,進而利益眾生,榮耀祖先、眾神。「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有憑有據,「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情意真切,不媚俗傳達正信,「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都是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集幾十年晝夜苦讀,田野調查訪問,與宗教界、學術界廣泛交流的大成,值得有緣人細細品讀。在了解宗教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的同時,讓宗教在潛移默化中淨化人心、利益眾生。 華夏民族於歲末農曆臘月底,於住家或廟宇作「撣塵」與「送神」的歲時之儀。至今,依舊流傳於寶島台灣。 然而,此兩習俗仍存在部分之爭議。 先說「撣塵」:大夥都知它是指「大掃除」,有寫成「掃塵」。但是,編閩南語字典的朋友,寫成「筅黗」;是一疏失。事實上,「筅」是指用竹子作成,沾水刷鍋、茶杯的工具,「黗」是指黑、黃的體物。因此,把「筅黗」當作打掃黑、黃的髒東西,應該也是頗大的誤解。更何況,「筅」音為「險」,也完全不是「慶」。 有不少人寫成「清屯」;音接近,但是意不對。清潔「屯」,是什麼意思?「屯」之原意為「堆積」、「困難」、「防守」、「軍隊耕田」等,與香爐、神尊、空間無關。 比較合理的是「撣塵」;無論是「音與意」皆相對吻合。 先說意,此詞出自《呂氏春秋》,,是一古老的語彙,指「打掃清理灰塵」,有大掃除之意。再說其音,「撣」的河洛古音為「慶」,「塵」為「廷」音。「撣」字有名詞、動詞兩意,前者唸成「鷄毛撣子」,後者則可唸成「撣塵」。 台灣政府配合古老的民間習俗,於農曆12/24 左右,訂為「清潔週」。宜蘭縣府甚至在廟宇,由縣長主持撣塵科儀,動員百姓為過農曆新年而作全縣大掃除。 除了政府或家庭清理環境外,全省各民間宗教廟宇,動員志工「撣塵」。清理香爐,掃除神明金身上的塵灰,為衪更換新的「神衣」、「頭冠」,及清掃整間廟宇。 次說「送神」。過去,在廟宇或家庭撣塵之前,經常先作「送神」的祭儀。 有些人誤解送神之意,是要送走眾神返回天上述職。試想想,廟裏此時把送走眾神,那麼過年期間信徒要拜誰呢?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