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眾神好?還是送灶神對?

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發願擔任宗教志工,從事「宗普」-宗教普及化的事業。懷著弘道志業這樣的心情書寫文章,希望把艱澀冰冷的宗教知識「常識化」,並試著把宗教知識濃縮,用言簡意賅的話語,傳達宗教知識深邃的道理。但願透過「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的成立,傳播華人宗教的底蘊,進而利益眾生,榮耀祖先、眾神。「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有憑有據,「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情意真切,不媚俗傳達正信,「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都是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集幾十年晝夜苦讀,田野調查訪問,與宗教界、學術界廣泛交流的大成,值得有緣人細細品讀。在了解宗教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的同時,讓宗教在潛移默化中淨化人心、利益眾生。

華人「送神」日要送什麼神?時下有送眾神與送灶神兩種說法。

對於送眾神:部分宗教領袖頗為「無厘頭」宣稱,此刻是要送走廟中眾神回天上述職。因此,部分宮廟執事把廟裏的神龕,用紅紙遮住龕中的列位神祇、仙佛;藉此象徵已經送走眾神,廟中無神了。直到正月初3或初4,才迎眾神回宮!
試問,送神之後,這段期間信眾來廟膜拜誰?他們心中有疑惑,如何求神問佛?再試問,神明與凡人一樣,有必要放「年假」嗎?合理的推論是:不可能「送『眾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世間的事物。
更有江湖術士宣稱:除夕夜年獸會出來作亂傷人,百姓怕家中神佛遭受波及。因此,乃擇農曆12月24日事先送神,將所有神明送回天庭避禍。
此說更是毫無根據,只是想當然爾的「胡說八道」!
試想,年獸之說在何時轉化為送神之論?況且,眾神如果有靈,豈會畏懼年獸?
至於只送灶神回天庭:我以為留下眾神,只送「司命」灶王爺返回天上,向玉帝述職稟報,具相對合理性,也有其信仰、神話基礎。
原本在華人祖先祀灶,肇始於儒教的「器物崇拜」。
在《禮記》記錄:灶與門、戶(或行神)、井、中霤神並列「五祀」。天子、百姓皆祀之,因其具有熟食、提升文明之功。祂雖然為「五祀之尾」,但是,萬民在宅祀灶,有濃厚的「崇本報始」道德意義。
然而,灶君在民間信仰、道教或儒宗神教,神格完全轉化,不同於儒教。
這些教派尊祂為「東廚『司命』真君」,在《列聖寶經》中的《司命灶君靈應真經》,提昇祂為「五祀之首」。賦予祂在宅陰騭監督家人,記錄其功過,再決定是否降福致禍,增紀奪算,生死貧富之神格。
在宋朝《太上感應篇》,祂一如北斗星君、三台星君、三尸神;或在頭上三尺之上,或在身體內,監督人之「善與惡」,將之轉換記錄成「功與過」。到了明太祖之後,又多了一尊城隍爺,在凡間「燮理陰陽」!
《太上感應篇》與清朝《敬灶全書》雷同,稱灶神在農曆月晦之日,上天庭報告一次。不像現在習俗,只有在每年農曆12/24,「上天言好事、壞事」;而在正月初四,「回府降吉祥、災殃」。
是灶神變懶了?還是有其他原因?原來這與漢朝宣帝(前91-前48)陰子方祭灶的神話有關。
此故事見 《後漢書.樊宏 陰識傳》:「(漢)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孫必將彊大』。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在《東觀漢記.陰興》,也有類似記載。不僅如此,陰子方的孫子陰識執金吾,受封為原鹿侯;陰興受封為鮦陽侯。另外,陰識的妹妹、陰麗華還嫁給皇上,成為光烈皇后。
從此以後,用黃羊(狗)在農曆臘日(12/8或歲末)祭灶蔚為風潮。不過,到了唐的《輦下歲時記》及宋《東京夢華錄》記載:百姓已經捨不得宰殺黃羊,改用酒糟祀灶;稱為「醉司命」,希望灶君昏昏沉沉的上天言好事。
另,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酹酒燒錢灶君喜。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
當時,已經用豐沛的祭品、甜食祀灶,則希望祂食了甜嘴,吃飽酒醉之後上天庭,向玉帝多說宅內主人家的好話,進而過年回府時,降下吉祥平安。此外,到了民國初年,尚有以「膠牙餳」祀灶,以粘灶神嘴巴之俗。
另外,祭拜的時間由「月晦之日」,轉化成為臘月歲末。宋朝之後,再有「官12/23、民12/24、賤民12/25」祀灶之說。到了現在,12/24祀灶、送灶,已經是台灣百姓的最大公約數。
當天,也是「撣塵」(河洛音:ㄑㄧㄥˋㄉㄨㄣˊ)祖先牌位,清掃潔淨神龕,或過年前大掃除之日。不過,一般人以訛傳訛,將之書寫成「清屯」,真的是不知所云了!



留言

熱門文章

宗教小知識:灶君「神禡」之詮釋(4)

中元祭典: 有些水果不能拜鬼祀神?(2)

中元祭典: 談普度的幾點「傳統」及「迷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