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祭典: 談普度的幾點「傳統」及「迷思」?(1)

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發願擔任宗教志工,從事「宗普」-宗教普及化的事業。懷著弘道志業這樣的心情書寫文章,希望把艱澀冰冷的宗教知識「常識化」,並試著把宗教知識濃縮,用言簡意賅的話語,傳達宗教知識深邃的道理。但願透過「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的成立,傳播華人宗教的底蘊,進而利益眾生,榮耀祖先、眾神。「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有憑有據,「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情意真切,不媚俗傳達正信,「宗教說什麼? 」部落格字字句句都是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集幾十年晝夜苦讀,田野調查訪問,與宗教界、學術界廣泛交流的大成,值得有緣人細細品讀。在了解宗教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的同時,讓宗教在潛移默化中淨化人心、利益眾生。

  時序邁過立秋,台灣人稱農曆七月為「鬼月」,7/15日中元節又成為度鬼之節。人人聞鬼、說鬼、畏鬼,殊不知歹人比鬼還可怕,而名嘴、政客又比歹人更可怕!

談起中元節,本屬道教三元節之一,與正月15、十月15並列,稱為地官、天官、水官誕。但是,現在的地官大帝誕,書寫自我懺罪的「三官手書」傳統,早已失傳;取而代之的是度鬼濟幽科儀。
它受佛教的「盂蘭盆會」(ullambana)傳入中土之影響。當下,華人社會不只道教,連民間信仰、釋教、民間儒教,皆在擇中元節慶作普度、施食科儀。
由於佛教主宰地獄的地藏王菩薩(Kṣitigarbha)誕為農曆七月29或30日。而7/15日為目犍連救母的歡喜日,湊巧也是道教地官大帝的節日。三個節日乃三而合一,道教又複制佛教拯救地獄鬼魂的科儀,修改成為具道教色彩的「慶讚中元法會」。
而當佛、道兩大宗教大肆度鬼之際,也影響了民間信仰、釋教、儒道釋鸞宗的道場或宮廟。它們的執事皆擇七月15前後,辦理道教慶讚中元普度,或選擇作佛教盂蘭盆會、梁皇法會、大小蒙山施食儀、水陸法會,或決定請釋教法師作牽狀法會、放水燈、打城等儀式。
依此,我想來談談各地宮廟作「慶讚中元」的幾點「傳統」?
1.祭厲傳統甚久
先說漢人「祭厲」之俗。遠溯周朝,先民即有祭拜「無後代之祖先」之儀。國有「泰厲」,諸侯有「公厲」,大夫有「族厲」。傳承至今,至少有2500年之久。然而,是否只有在七月祭祀它們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過去,明鄭、清季兩朝代,台灣地方官吏於春天三月、秋天七月,代表朝廷來到「塚間」設置「厲壇」祭厲以安百姓。這是在農業社會,一年兩次官祀鬼魂。
日據時期,日本政府不再遣官祭厲;台灣民間仍保存此傳統。
2.由厲壇轉成廟
隨著日本治理台灣的經濟成長,本地百姓廣為各地「厲塚」立「陰廟」,祭祀以安頓鬼魂。有延續明清之俗,建「大眾爺廟」,不少新設「有應公廟」。在土城(擺接保)則置「大墓公廟」,在基隆修「老大公廟」。
現在,各寺廟及陰廟執事,常於農曆七月十五日前後,既慶讚中元、賀地官大帝聖誕,也普度諸鬼魂。他們延聘道教、佛教、釋教等道士、法師,於廟埕設三界公壇,早上拜地官大帝,下午道士、法師變身為太乙救苦天尊或地藏菩薩,行施食厲鬼或六道陰靈之儀。
3.普度幽魂之年例及常例
為何在農曆七月份普度幽魂?
主要原因來自漢人祖先對節氣變化的宗教想像。當農曆七月一日,陽氣漸衰,陰氣漸長。民間習俗稱之適合「鬼門開」;至7月30日,「鬼門關」。彷彿整個七月,無主孤鬼來到人世間漫遊討食,又稱「鬼月」。
因此,各地宮廟堂在此時「廟埕」樹立「燈篙」引領鬼魂前來,行祭鬼、普度、施食之儀。各社區、里鄰,於「社區」、「路邊」設置厲壇,備供品,行集體祭拜老大公、好兄弟。
事實上,不少寺廟、道場、店舖,於每個月農曆初1、15,或初2、16,在廟門外、店門口置供桌。只是這類型的月次祭祀,比起7月的年度慶讚中元,規模小了許多。
言至此,尚有幾項「錯誤迷思」,值得商議:
1.誤以為只有年例的中元節,一年一次普度無主孤魂野鬼之儀。疏忽了廟宇、店家每個月2次,一年24次的「拜門口」祭鬼儀式。
2.誤以為只有華人民間宗教、道教,有此年度慶典。忽略了佛教、釋教、民間佛教、儒宗神教等教派,其神職人員亦行禮如儀。
3.誤以為年度中元祭典或每個月2次祭儀,只有「祭鬼」。事實是,在廟宇或店門口,常用同一套供品,焚金紙先祀神,後燒銀紙祭鬼魂。
4.誤以為廟宇中元祭典皆置「三界公桌」,祭拜天、地、水三官大帝。事實是,只有道教道士行此儀式;其他宗教則祭拜天公或自己的主神。
5.誤以為廟宇中元祭典源自道教,請太乙救苦天尊作主度鬼。事實上,七月的盂蘭盆會,佛教僧尼常請地藏王菩薩作主。法會中有紙紮的「焦面大士」置於廟前,唱誦的經典有目犍連救母故事,皆來自佛祖。

了解中元祭典的特殊性,也得認識它的普徧性及多元宗教性。
它是台灣本地華族,跨宗教、教派信仰者,跨閩南、客家、外省族群,集體共同的「敬天祭鬼」信仰、認知和行為。也是悠久的民族、宗教記憶與傳統。

留言

熱門文章

宗教小知識:灶君「神禡」之詮釋(4)

中元祭典: 有些水果不能拜鬼祀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