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帝信仰(1) - 玄武神「人型化」

「宗教說什麼」部落格版主宗教學者張家麟教授這篇文章提到今天(10/3)是農曆9月初一,慶祝南斗星君的聖誕。漢民族對星神的崇拜歷史悠久,北斗星的崇拜已有2500年。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增添南斗星的崇拜,形成南北斗星共祀的信仰。北斗七星被視為司命之神,負責生命的運轉;張道陵則根據其運行,創作《南斗真經》和《北斗真經》,使信徒明白兩星的延壽與消災功能。 這種信仰不僅限於祭拜,還將星神擬人化,南斗和北斗在廟宇中以不同顏色的臉譜呈現。北斗因其在北方的運行,被認為能掌控四季與生命,古代祭祀為了祈求長壽,信徒常在廟中進行「拜斗」儀式,逐漸演變成今日的宗教活動。這些儀式影響了佛教、民間信仰,並深入台灣的宗教生活,形成獨特的文化傳承與信仰體系。

玄天上帝
玄武神本為星星,何時「人型化」?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原本星神、器物神、自然神、小說神、神話神等「擬人化」,是漢人信仰的特色之一。因此,在玄武星神信仰變遷中,漢、宋兩朝的祖先也將之成為「人型化」之神。
玄武神的人型化,是緩慢而成。最早的「原型」為「星神」;它有兩種不同變型,分頭發展。「變型1」是為「蛇龜神獸」,「變型2」則為「人型神」。最後,合而為一。
先看「玄武星神」:周朝的祖先發現祂,只是廿八星宿中的七顆星。由閃亮的斗、牛、女、室、危、虛、壁組成,高掛於北方天空。與南方的朱雀、東方的青龍、西方的白虎並列。屬於「日、月、星、河、海、岱」為六宗信仰之一
漢人本來就尊敬星神,商、周以來,視星神就是其中一類。因而,也會連帶敬拜玄武等28星宿。在這四座神裏,就以玄武最為著名;也唯獨祂發展出「人型神」。

就玄武神獸來看,有3個史料:

1.唐.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提及,北魏太和8年(484)朱姓老道遊廬山,見蟠蛇堆疊變成了巨龜。訪問山叟,稱之為玄武顯化。
2.宋.高承的《事物紀原》:營卒見龜蛇,乃建「真武堂,…泉湧堂側,汲而不竭。百姓染疾病者,飲之後痊癒。
3.宋《太上感應篇》中有「勿打龜蛇」的修行禁忌。

再看祂由獸成人型神,也有4個史料。

1.漢.讖緯書《河圖》,就有玄武為北方黑帝,體為龜蛇,人小臉兑頭,深目耳厚之說。祂是「人面獸體」的玄帝。
2.南宋.趙彥衛於開禧二年(1206)著的《雲麓漫鈔》中繪的真武像愈來愈寫實。祂被髮黑衣,仗劍、蹈龜蛇,從者執黑旗。此像最接近當代脚踩龜蛇、執劍的上帝公。
3.南宋.洪邁(1123—1202)的《夷堅支志》中,宣稱宋孝宗進士葉方得一舊畫,繪真武仗劍坐石上,一神猛將執斧拱立於旁。祂是未踩龜蛇的人型玄帝,尚有一護法神。
4.元.趙道一的《歷代真仙體道通鑑》,引宋朝林靈素道士作法後,讓玄帝現身在宋徽宗眼前之說法。祂身長丈餘,端嚴妙相,披髮黑袍垂地,金甲大袖玉帶,腕劍跣足,頂有圓光,結帶飛繞。此相雖無脚踩龜蛇,但它突顯玄帝的莊嚴法相。
對上述4項資料,當代神像雕塑者,以第2項為主要參考,將玄帝塑成「或坐、或立」之姿,大多數「著黑袍」,右手「執劍」,採「赤足」、「踩龜蛇」的樣貌。
只不過是,當代廟宇中的玄帝,尚有左手掐成「太乙指」,是過去文獻中少見的記錄。
由此可知,玄武大帝由「星神」的原型,轉成龜蛇「神獸」,再轉成披頭散髮赤足踩龜蛇的「人型神」,並非一蹴可及。而是在歷史巨輪中,文人、雅士、道士的小說筆記下,逐步「加油添醋」而成。


相關文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宗教小知識:灶君「神禡」之詮釋(4)

中元祭典: 有些水果不能拜鬼祀神?(2)

中元祭典: 談普度的幾點「傳統」及「迷思」?(1)